一汪湖水,五六股高高的噴泉,水花四濺,飛濺湖邊,涼絲絲,濕漉漉。
環(huán)湖四周,大樹小樹,翠綠翠綠,花草錯落,散開有序,透著田園的氣息。
午后高溫,我坐在樹蔭下的藤椅上,獨享著湖邊的安怡,感覺真好。
“知了——知了”的低聲吟唱,瞬間打破了此時的寧靜,像是輕輕調(diào)試的前奏,繼而演唱大幕緩緩拉開。一個、兩個、三個……聽起來好像有很多“歌唱家”加入;獨唱、二重唱、三重唱、大合唱,像叢林天籟,由低到高,由遠(yuǎn)而近,此唱彼和,高亢嘹亮。我有點竊喜,這里原來是蟬的自由樂園,恰遇一場盛大的演唱會,真是美好的邂逅。
閉目傾聽蟬的情緒,聆聽蟬的心語,細(xì)聽蟬的情感。如侗族大歌,起伏和諧;似潺潺流水,清澈舒緩;像萬馬奔騰,熱烈激情;又如浪潮澎湃,令人震撼。一聲聲,一陣陣,一支大自然的合唱隊,整齊統(tǒng)一,用歡快明朗的韻律,動情唱響著心中的浪漫與熱愛。
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一段演唱之后,高亢到低沉,忽明忽暗,忽斷忽續(xù),然后戛然而止。我正納悶這林間蟬的數(shù)量、蟬的蹤影,“嘶——嘶”領(lǐng)唱的卻急不可耐,新的一浪又勢不可擋,蟬聲如沸,精彩不斷,誰也不甘落伍。
有人說,夏有蟬歌,才算完美。
是啊,綿長的蟄伏等待,勇敢地破土而出,攀爬,掙脫,羽化,抖動,展翅高飛,棲息樹枝,不為所求,只為與夏天有個美麗的約會,堅韌執(zhí)著,這是一種精神。
“知了——知了”,不負(fù)韶華,傾其所能,用縈繞的清雅琴音,用奔放的激情腔調(diào),大膽唱出對夏的情意,不在乎掌聲,不索要鮮花,這大概也是一種清高吧!
樂此不疲地鳴唱,熱烈悠揚,抑揚頓挫,蟬是歡快的,炎炎夏日因它的歌唱平添了幾分生機和靈動。飛鳥遇到了蟬,動聽的鳥語也似乎遜色了些。
對于小區(qū)的居民,午后的蟬也許喧鬧了些,或許有人厭倦它的擾民,或許有人認(rèn)為嘶嘶聲沒什么討喜。但此時的我,心是興奮的,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的舒欣體驗。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不由得又想起了《童年》,遠(yuǎn)去的兒時捉蟬畫面也漸行漸近。巷道里,年少玩耍的我們,循著蟬鳴,樹下仰頭張望,突然看到趴在低處樹枝上的蟬,興奮地雙手抱樹,雙腳一蹬爬了上去,兩指輕輕一捏,蟬便成了手中的玩物,一細(xì)線系在蟬的一條腿上,捏捏蟬的翅膀,捏捏蟬的屁股,聽著它短促的鳴叫,童年的記憶便留下了逗蟬的樂趣。
“知了——知了”,蟬鳴聲聲交織,就像是一首不知停歇的大合唱。陶醉在這如癡如醉的動情歌唱中,我又像兒時那樣好奇,在郁郁蔥蔥的林間抬頭環(huán)顧,想要探個究竟。
“知了——知了”,靜靜聆聽,用心感受著這份動聽與美妙。
“未經(jīng)許可 嚴(yán)禁轉(zhuǎn)載”
湖邊聽蟬聲
責(zé)編: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