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草,普通話是割草,應該是江南農(nóng)村小朋友童年生活的集體記憶吧,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波。
樵,砍柴也。在我印象中,常州大部分地方?jīng)]山,所以不砍柴。有山的地方,山清水秀,喜歡看,舍不得砍。漁樵耕讀,好像沒有樵也是不行的,所以在常州,稱割稻為“樵稻”,割麥為“樵麥”,割草為“樵草”。一個“樵”字,頗霸氣,有點大刀小用的意思;細想想,又頗文氣。
草,曾經(jīng)是家畜們的主要口糧。所以,樵草曾經(jīng)是每個農(nóng)家小朋友每天的家庭作業(yè),也是農(nóng)村兒童對家庭財政的有效貢獻。在童年時的我看來,樵草在一年四季,都是一件比讀書更快樂也許也更重要的事情。
(一)
江南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養(yǎng)豬。那時豬長得慢,一般是年初捉小豬,捉兩頭,養(yǎng)到過年,一頭賣,一頭殺了自己吃。這頭豬被腌成咸肉,要吃大半年,是一家人最主要的脂肪和蛋白質(zhì)來源。賣了的那頭豬,獲得的現(xiàn)金收入,是大錢,可能是一家人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
有些家庭會養(yǎng)一窩兔子,剪兔毛賣錢。這錢是零花錢,運氣好的話,可以抵得上一年的油鹽醬醋錢。我祖母很勤勞,是養(yǎng)豬養(yǎng)兔子的能手,家里總是一圈豬,一窩兔子。
從幼兒園到小學,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樵草,每天至少一籃。一開始是小竹籃,隨著年齡增長,籃子也越來越大。
那時候糧食緊張,所以無論是雞鴨還是豬和兔子,能夠用草和菜來喂食的,絕對舍不得用糧食來喂。菜是自留地上種的,自留地很小,還要種些黃豆、油菜、山芋之類的品種,以貼補生產(chǎn)隊集體分配的用度之不足,所以能夠給豬吃的蔬菜也很有限。這樣,我每天樵的草就成了兩頭豬和一窩兔子很重要的口糧,尤其是兔子。
兔子和豬很喜歡我樵回來的草。兔子不能吃帶水的草,吃了會生病,所以,喂兔子的時候要小心。當我打開兔窩的小門,把一大把草放進兔窩的時候,兔子們總是急不可待地吃了起來,發(fā)出咀嚼青草的“莎莎莎莎”的聲音,那聲音是急切的,興奮的,歡快的,又是很優(yōu)雅的,聽起來特別鼓舞人。
豬是憨實吃粗的,它們也是每天等著我的嫩草呢。豬的食量大,一籃子草一會兒就被它們吃光了。有時候它們吃得特別開心,會咬著一口草,哼哼地在豬圈里跑上兩圈,再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看著豬玀如此歡快,祖母就說,看它們樂著呢,正長著呢!
(二)
春天萬物蘇醒,各種嫩嫩綠綠的草都長出來了,田埂是綠的,河灘是綠的,大片大片的麥田更是一片油油的綠。這時候好像到處都是草,這是我們最豐收最歡樂的季節(jié)。
在還沒有長高的麥田里找大棵的又嫩綠又多枝又壯碩的青草,是快樂的事情,一棵就是一大叢,幾棵青草放進籃子,竹籃馬上就滿出來一截,當天的任務很快就可以完成,開心得要命。但是屬于青草的季節(jié)不很長,天氣一熱它就瘋長,草長出穗子就老了,兔子和豬就都不喜歡吃了。
同時,棉花朵朵草,喜鵲草,雞肚腸草,蒲公英草,一下子蘇醒了,一邊蓬蓬勃勃地長綠,一邊熱熱鬧鬧地開花。小朋友們把一籃籃的草背回家,兔子和小豬,也開始一天天地快樂長大。
一邊樵著草,一邊在田埂邊上找薺菜,在蠶豆棵里找馬蘭,在茅草叢里找香蔥。對家長來說,這幾件事情當然沒有割草重要,但是對我們,這種淘寶式的尋找,實在是太有魔力了。因為,薺菜可以包餛飩包團子,香蔥可以烙餅,都是特別誘惑人的美食。馬蘭嘛,味道麻麻涼涼的,有些奇怪,但是據(jù)說可以清心明目,所以在清明季節(jié),挑馬蘭和樵草是同時進行的。
找著找著,就到了一邊樵草一邊采桑子的5月。
采桑子其實不容易,那會兒桑樹不多,村莊外河邊上僅有的幾棵桑樹,桑子剛剛粉紅就被小朋友們念上了,然后等待桑子變?yōu)蹙统闪嗣總€傍晚急切而甜美的期盼。印象中,那幾棵樹上的桑子,從來沒有機會真正變?yōu)踹^。
麥田的田埂邊上常常種著一溜蠶豆,蠶豆花有些怪怪的,有白花有紫花,無論白花還是紫花,中間都會有一個大大的黑斑。然后小朋友們一邊興趣盎然地找“蠶豆耳朵”,一邊像念經(jīng)一樣地唱著,蠶豆開花黑良心,楝樹開花苦透心……
唱著唱著,小麥抽穗了,蠶豆花也長成了飽滿的嫩蠶豆,特別誘人。在蠶豆嘗新的季節(jié),小朋友們總會策劃一些神秘的活動,主題是如何拎著菜籃子,在人煙稀少的田埂邊,搞“煮蠶豆”主題野餐。誰負責帶瓦罐,誰負責帶煙火和碗筷,還有鹽。還有誰負責挖灶,誰負責生火煮豆等。
蠶豆到處都是,采摘和剝豆很容易。生火有點難,要找干了的枯草,否則煙太大,容易被大人發(fā)現(xiàn)。煮豆的過程不復雜,但是因為大家又興奮又緊張,所以感覺時間很長。
清水煮蠶豆,只要放點鹽就好。等罐子里的蠶豆發(fā)出迷人的香味,就熟了。大家開心地分食,好像在偷吃禁果,又好像在分享最美味的稀世珍品。都是一個村子的小朋友,平時也難免會有一些小矛盾。每當這個時候,就都成了一起做壞事的同黨。吃完蠶豆,經(jīng)驗豐富的小朋友會把被燒黑了的小泥灶頭用土蓋了,然后吩咐大家?guī)?ldquo;野餐”物件,埋在竹籃底部,用草蓋好,各回各家。
享用“蠶豆野餐”多少會耽誤大家的樵草任務,還好初夏季節(jié),草資源很豐富,尤其是麥田里的苜蓿草,開著玫紅色的小花,一叢一叢的,特別容易被發(fā)現(xiàn)。我們總是拎著苜蓿草的嫩頭,一小把一小把地拔,也總能拔上滿滿的一籃,沉甸甸地背回家。
(三)
夏天,是樵草任務最艱巨的季節(jié)。
喜鵲草開過花了,蒲公英開過花了,棉花朵朵早就開過花了,好多草都老了,甚至不見了。這時候,最多的草,就是醬斑草、水花生之類。天氣那么熱,好多草都被曬死了。
每到夏天,我都到河邊、草塘邊、菜地邊上去找草。稻田邊上也會有一些草,但是在稻還沒有長高之前,適合豬吃的嫩草基本上長不出來。這個季節(jié),大部分小朋友就不樵草了,家長把水葫蘆、水浮蓮煮熟了做豬食。祖母說,那東西沒有營養(yǎng),只撐肚皮不長膘,咱家的豬不能光吃那種粗食。
暑假里,先午睡,然后寫暑假作業(yè),下午3時半,太陽正毒的時候,我就被祖母哄著出去找草了,每天兩籃。暑假的大部分時間,樵草是我的個人行動,至少第一籃草總是單獨行動的,因為很少有同村的小朋友愿意與我一起“曬人干”。
也許我這一生的毅力,就是在那些烈日炎炎的夏天修煉而成的吧。
然而,雖戴著草帽,一個暑假下來,可憐的鄉(xiāng)下小妹還是被曬成了一個焦黑的非洲小姑娘。
(四)
秋天,和春天一樣,又是快樂并豐收的季節(jié)。特別有意思的是,喜鵲草、蒲公英、苜蓿草,在秋天的季節(jié)里,長得和春天一樣好。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然后,冬天就到了。冬天,對樵草又是一場考驗。
北風凌冽,河面上結起了冰。那時候江南的天氣,似乎比現(xiàn)在冷很多,但大地的懷抱仍然是暖的,青青的麥苗在朔風中搖曳,蠶豆的綠色棵葉在干土里冒出了頭,嫩嫩的野草也在枯草叢里搖頭晃腦。
樵草的同時,男孩子們在麥田里比賽悠鐮刀,和鄰村的小伙伴約著打個架,或者放一把很大的野火,也都是和“煮蠶豆”一樣必須要做的重要事。如果那年天特別冷,那么穿著棉襖棉褲棉鞋,在河面上比賽“走冰”,也是一定要玩一次的“比比心跳”的大事,而且女孩也會忐忑著,最終跟著男孩一起參與。
走完冰,割草的籃子里,可能會拔一把青麥苗帶回家。因為,手上腳上都是凍瘡,據(jù)說用青麥苗煮的熱水泡手泡腳,可以治凍瘡。每次被這種熱水泡過,手和腳就熱辣辣的,特別癢。但是有沒有效,真不知道,因為年年泡,凍瘡也年年生。
幾十年過去,只要看到路邊綠油油的草,就忍不住駐足停留,忍不住多看幾眼,忍不住用手去摸一摸,忍不住仔細找一找草叢里有沒有薺菜。然后感嘆,要是那個時候發(fā)現(xiàn)這么多草,該多狂喜。然后一聲嘆息:現(xiàn)在不養(yǎng)豬不養(yǎng)兔子了,白白可惜了這么好的草。
偶爾和孫女講關于樵草的舊事,小姑娘充滿向往:奶奶,你們那時候多好玩多放松啊,我也希望放學回家不寫作業(yè),割割草、養(yǎng)養(yǎng)兔子!
“未經(jīng)許可 嚴禁轉載”
樵草
責編: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