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話不談的我和女兒,現(xiàn)在隔三差五就要爭論一番。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快樂大本營”之類的綜藝節(jié)目,邊看邊吐槽,手癢了還會發(fā)一個應景的朋友圈。而我那1997年出生的女兒,幾乎和“快樂大本營”同歲,她粉的二次元我?guī)缀跬耆欢?/p>
我們各自為陣,常常為彼此的陣營爭論得面紅耳赤。還記得她大二那年暑假,床頭堆滿了手辦,每天晚上都會抽出時間去追番,平時還會畫手繪,剪視頻。沉迷于二次元的世界,帶給她一種他人難以理解的快樂。但對于我來說,她還是個學生,她這樣做屬于不務正業(yè)。
然而,母女間真正的爭論在她大三下學期。那段時間她告訴我,要考教師資格證,還想復習考研,我說,想太多沒用,必須付諸行動。老母親殷切的目光,變成了一道道指令,總是讓她不寒而栗。她特別羨慕一個不愛讀書到處追星的舍友,感覺她過的就是自己向往的生活。
舍友說,追星可以把自己最美好的感情投射在這里,暫時忘卻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但由于種種原因,女兒沒法像她那般瘋狂投入到另一個人的生活中去。多次的爭論,讓我和女兒知己知彼,我記得當時她粉一個叫A的歌星,她說A不僅聲音迷人,長得也超好。我開始退出綜藝的世界,悄咪咪地注冊了一個號加了A的粉絲群,從此成了兩千多個粉絲之一。
“滲透”進女兒的陣營后,我們的爭論更加激烈。表面上,我和她共粉一人,實際上我天天想著如何策反,讓她回歸到學生純粹學習的狀態(tài)。她說,無論是粉某個愛豆,還是入哪種坑,在當下對自己都有一種特殊意義的鼓勵,比如愛豆的一句“努力努力再努力”,比我這個當媽的一千句叨嘮都管用。
有次,A去濟南開演唱會,她想去,我一反常態(tài)不和她爭論,陪著她坐高鐵到了濟南。那兩天,和偶像以及其他粉絲的距離變近了,讓她開始覺得明星也不是完美的,是和普通人一樣有缺點的,不過是把缺點包裝起來而已。我趁機勸她別迷戀虛幻的偶像,她不服,母女再次爭鋒。直到回家后,一場激烈的爭辯才接近尾聲。
其實,世界萬物都有其對立面,每個人每個事物都有缺點和優(yōu)點。通過無數(shù)次的溝通爭論,女兒從粉二次元到追歌星,到后來又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而我也從中得出結論,爭論,原來如此值得。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不同意見,尊重彼此的差異,同時明白爭論不是為了征服,而是從中推動理解和進步。
“未經(jīng)許可 嚴禁轉載”
爭論,原來如此值得
責編: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