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織品綿密的線網里,包含著人們溫柔的情思。傳統(tǒng)觀念中,鉤織似乎是中老年人的專屬愛好。最近,毛線織物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這些愛鉤織的年輕人被稱為“織女”,大家自己動手鉤織毛衣、圍巾、杯墊、包包等,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和生活方式。
在織毛衣中感受治愈與減壓
“織毛衣是一種重復性、節(jié)奏感強的手工活動,能夠幫助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對于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的95后“織女”陳詩雅來說,織毛衣是一種“治愈系”愛好。起初,她喜歡通過手工制作來表達個性,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鉤織,便買來工具嘗試起來。
“小時候看媽媽一邊看電視,一邊嘮嗑織東西,還以為這是一種沒有技術含量的重復勞動。直到自己真正上手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里面的門道有多深。”陳詩雅笑著展示著她的工具,棒針就有數(shù)十種,針法也很復雜,比如正針、交叉加針、反針、滑針等。一纏一繞間,毛衣領子初見雛形。
陳詩雅說,相比購買昂貴的品牌毛衣,自己織毛衣不僅成本更低,還能根據需求調整款式和尺寸,性價比更高。她也嘗試給父母織衣服:“小時候穿著媽媽織的母愛牌毛衣,長大了也讓媽媽穿上我織的衣服取暖。”就這樣,織毛衣拉近了兩代人的距離。
從鉤織開始的神奇創(chuàng)意
最開始入坑鉤織的年輕人,純粹是想找個低成本愛好解解悶。然而事到如今,玩毛線的年輕人早就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單一玩法了。打開購物軟件,很容易就能找到為鉤織提供便利的各種小工具,讓大家“織”出神奇創(chuàng)意。還有不少線下體驗店,讓“織女”們聚在一起,輕松創(chuàng)造出精致的作品。毛線玩出的花樣,也從衣物拓展到小手包、小毯子、鑰匙扣、工藝品等形形色色的可愛物件。機智的小伙伴們能用一團毛線球做出形形色色的水果和動物,也能借助工具的幫助,迅速搞定相當復雜的圖案。
午后,走進00后姑娘顧念軒的編織世界,屋內,可愛精致、充滿手作感的鉤織,讓人感受到質樸的溫暖。她安靜地坐著,左手捏線,右手執(zhí)針,一雙巧手靈動翻飛,忙著鉤織作品。短短幾分鐘,一朵朵鮮艷美麗的小花便躍然而出。
“跟著入門教程,就能照葫蘆畫瓢織出一朵小花,連起來就是個杯墊。琢磨出門道之后,小到帽子、三角巾,大到地毯、手提袋,創(chuàng)意無處不在。”顧念軒說,已經靠自己的手藝實現(xiàn)了“高定自由”。“某大牌的編織包市價大幾千元,自己動手織花費成本80元就能拿下,再加點圖案和花式,就是獨一無二的手工孤品。”她說自己喜歡夜深人靜的時候,一邊聽音樂一邊鉤織,感覺非常愜意。“每次都在心里默念鉤完這一行就睡覺。但是看著剩下不多的線,就會繼續(xù)織下去,非常上癮。”顧念軒說。
變身“織女”織出奇趣生活
責編: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