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農歷乙巳年,即蛇年。提及蛇年應節(jié)性的文藝作品,《白蛇傳》自不能缺席。民間故事、長篇小說、戲曲曲藝、歌劇舞劇、影視廣播等文藝形式都曾講述過這個傳流了千年的愛情故事。作為長篇小說,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先生的《白蛇傳》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50年代。近日,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全新推出張恨水版本《白蛇傳》,可以說是為廣大讀者獻上了一份新年賀禮。
全新張恨水版本《白蛇傳》共十八回,詳細敘述了“清明游湖”“借傘還傘”“拜堂成親”“蘇州開店”“妙手施診”“智斗老道”“端午驚變”“昆侖盜草”“水漫金山”“白蛇產子”“合缽收蛇”“許仙哭塔”“雷峰塔倒”等全過程。小說情節(jié)完整、邏輯暢通、文筆優(yōu)美。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本特邀曾創(chuàng)作《大魚海棠》《妖貓傳》等海報的知名畫師虢子楷手繪50幅隨文震撼插圖,深入展現白素貞的內心世界,剖析她作為一個具象女性的精神樣貌。畫作堪稱張張有靈魂,幅幅都驚艷,既成為本書的亮點,也是一大賣點。
白蛇的故事作為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從最初的《西湖三塔記》,到被公認為具有較為完整故事結構的《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再到民初前流布最廣遠的清人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經歷了漫長的流變。在田漢、張恨水、趙清閣等作家的現代重寫中,白蛇傳敘事發(fā)生了關鍵性轉變。曾經的異類成為理想人格的代表,而曾經的人類社會的維護者卻幾乎成為異類,表現了現代敘事對反自然人性社會秩序的反抗。
張恨水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他筆下的白蛇故事更多的是人間煙火氣。故事隱去了白蛇報恩的因果因緣,白素貞只將許仙當做一個尋常男子看待。她愛他的平凡,愛他身上最為人夫的部分,為他義無反顧付出了一切。小說“夜話”一節(jié),以完婚后第二天許仙看白娘子梳頭為始,不但對白許之間情話綿綿、如膠似漆的狀態(tài)作了描寫,也對白娘子的發(fā)髻發(fā)型甚至梳頭的動作作了極為細致的表述,最后還由梳頭引向了對詩文唱和的聯想,展現出白許的新婚之樂。
張恨水眼中的白素貞是忠貞不渝的,許仙也情深義重。作者在小說序言里寫道:“許仙大概是個善良成分,但是耳根軟,尤易動搖,結果幾為反動人物……所以我在本書里面,完全把許仙寫好。”因此,在與法海的正面交鋒中,許仙每每駁斥他,“白蛇、青蛇,旁人這樣猜想,不見得是真的。就算是真的,她對我很好,我不怕她。”“那么,端午節(jié)我嚇死了,你怎么不來救我?反倒是她上山討草來救活我的呢。”“合缽收蛇”一節(jié)中白娘子遭難時,許仙更是向法海撲去,怒吼著:“和尚,我和你拼了!”
相比歷代相關故事,張恨水使許仙的形象發(fā)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同時,也進一步美化了白娘子的形象,賦予了她深深的“仁愛”情懷。“手到病除”中,寫白素貞認為開藥店并不全為營利掙錢,真正的意思是在救人,店中取藥則看情形,遇到病人真窮的就白送。“筑堤水斗”則著重寫白素貞水漫金山前特地吩咐長江水族在兩岸筑起堤壩,以保護百姓免遭殃及。在“盡歡而散”一節(jié)中,張恨水又以許仙與白素貞關于“乳媽”的討論,體現白素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純樸思想。
當然,張恨水的白蛇故事動人處還在于他的文筆。小說在空間敘事藝術方面便極具個性。作家以全景總覽模式、細部雕刻模式、層次遞進模式來營構小說意境,為故事的鋪敘提供了一個神秘空間與俗世景觀相融合的內涵支撐。加上虢子楷充滿仙氣和生命力的手繪插圖,更是為讀者從超越性的圖像視覺上重新感受古老傳說的魅力提供了可能。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白蛇的故事依然在靜靜講述。一腔柔情,無限眷戀,故事里有積極尋求自己幸福的執(zhí)著,也有對人性自由的不懈追求。如同本書護封和內封所形成的那個鏤空圓形,美貌的白蛇神情落寞,尾部卷起層層回憶,鏤空處卻畫著她和許仙的初遇。故事雖戛然而止,到底余韻悠長。
千年白蛇不了情——讀張恨水《白蛇傳》
責編: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