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塘鎮(zhèn)豐樂社區(qū)居委會4樓,有一座會“生長”的紅色文化展館。這就是前不久剛揭牌的孫志德“博雅文化塑魂”“五老”工作室。“螺螄殼里做道場”,步入其間,仿佛撞進了一座裝滿歲月珍寶與熱血故事的文化寶庫。
一進門,目光瞬間被琳瑯滿目的展架吸引,3000多枚煙標整齊排列,其中近500枚紅色文化主題煙標尤為醒目。每一枚煙標都被精心塑封起來,封存著一段往昔崢嶸。展架旁,分為十大類的圖片收藏都是孫志德多年來從報紙、雜志等搜羅而來的。長征的艱難跋涉、延安的熠熠燈火、抗戰(zhàn)的烽火硝煙、解放戰(zhàn)爭的波瀾壯闊、時代英模的堅毅面龐……一一在眼前鋪展,歷史的畫卷就此鮮活。
剛站定,便能聽到孫志德洪亮又親切的聲音。這位1962年出生、從警多年的老警察,滿懷著熱忱講述起打造工作室的點點滴滴。他打小癡迷收藏,早年為了集齊稀罕的煙標,多少次興奮地穿梭在老市場。30多年前,常州迎春市場、同濟橋下那些煙火氣十足的角落,都是他淘寶的寶地。一件件含有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肖像元素的盆子、杯子、筆筒,都被他視作珍寶搬回家,哪怕花掉數(shù)月工資買一件老虎根雕,也不覺得心疼。
因著這份對藝術的熱愛,數(shù)十年來,孫志德四處采風,順帶收集小樹根、小石頭,還發(fā)展出了書法、攝影等愛好,成了“南山小根藝”非遺傳承人、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成員。
退休后的孫志德也沒閑著,一心琢磨怎么用藏品給青少年做點實事?;I備工作室時,為了展板不出錯,他拉來歷史、人文方面的專家,對著重要歷史人物標注反復商討辨認,再一張張拍攝、調(diào)整像素、打印塑封。
工作室開放后,時不時迎來社區(qū)居民帶著孩子參觀,孫志德就住在3樓,總是隨叫隨到、熱情接待。開館以來,共接待青少年300余人,其他人員500余人。送展上門也成了常態(tài),在常州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的“大手牽小手”活動中,包含十大方面內(nèi)容的展板和6件實物藏品一字排開,200個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聽孫志德講述展品背后的故事,場面熱鬧又溫馨。作為區(qū)委老干部局桑榆宣講團成員,孫志德還在送展過程中將紅軍在長征中的故事娓娓道來,頗受大家歡迎。
在這一方小小的工作室里,看到的是歲月沉淀的藏品,聽到的是孫志德的傳奇過往與熱忱期許,感受到的是一位老人為青少年成長傾盡全力的滾燙心意。“隨時歡迎大家來參觀,后續(xù)還將不斷擴充展品,形成更細致的分類,打造一個‘進入即沉浸’‘觀者亦展品’‘生長無界限’的展館,并每月常態(tài)化走進社區(qū)、學校等地,發(fā)揮余熱讓紅色文化不斷傳承賡續(xù)下去。”孫志德表示。
這里有一座會“生長”的紅色文化展館
責編: 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