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人最愛吃什么?面啊!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面都是武進人的心頭愛。吃面這件事,是改不掉、丟不了的一個習慣。
早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可以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當武進人不知道吃什么的時候,心里一定會有一個聲音:“走啊!吃面去啊!”這仿佛已經成為了常武地區(qū)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現(xiàn)代簡約的裝修氣息
近日,湖塘永勝路上開了一家“四季面館”,頓時刷爆了許多人的朋友圈。這家面館的裝修與傳統(tǒng)面館大不相同,更貼近現(xiàn)代人的審美,玻璃幕墻和混搭家具,沉穩(wěn)中帶有現(xiàn)代時尚的氣息。
餐桌上擺放著蠟燭、鮮花、高腳杯,就窗而坐,更像是坐在咖啡館里的感覺;燈光暖黃,干凈舒適而不失煙火氣,每一張桌上都擺著海鹽、黑胡椒、醬油等調味瓶,又像是西餐廳;靠墻的一邊還設置了調味吧臺,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制屬于自己口味的小料,又像是在火鍋店。這些貼心的服務和設施,讓店里每一個細節(jié)都透露出兩個字:舒服。
好湯配好面
中午11點的面館再次忙碌起來,點餐、下面、炒澆頭、炸豬排、出面,店里的每個人都井井有條地忙活著。食客們則專注于面前的那一碗面,大快朵頤,吃得不亦樂乎。
燒面是很有講究的,一碗好的面從下面、撈面、炒澆頭到裝碗絕對是一門藝術。鍋要大,水多面少,面扔下去,水還在沸,面條的加熱時間短,面就好吃、筋道。食客對面的軟硬要求也不同,可以在點單的時候提出自己的喜好。
老人常說,原湯化原食,吃面要喝湯。一碗好的面一定要配一碗好湯,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面食愛好者當然最看重那碗湯頭了。
店內炒澆面的湯頭是用草雞和豬骨來熬制的,再添加一些中藥食材,經歷長時間的熬煮和融合,確保每一滴湯汁都是原湯,成就一鍋濃厚的湯底,其中的草本經過熬煮溶出多種營養(yǎng)物質,面湯還能十分的鮮甜,吃完面湯都能喝得一滴不剩。
各色澆頭琳瑯滿目
店內的澆頭種類繁多,現(xiàn)炒的澆頭是特色。師傅將新鮮的食材在鍋里來回翻炒,灶火襲上炒鍋,剎那之間就感受到了人間煙火氣。蝦、鱔片、魚片,講求鮮嫩爽滑,現(xiàn)點現(xiàn)做,猛火快炒;而牛肉、燜肉、大排之類,講求入味的,都是提前準備好半成品,客人點了之后再進行“深加工”,火功不菲,自然滋味入髓。
記得小時候到面館吃的第一碗面就是大排面,從此無論去哪家面店,必定會點大排面,仿佛大排面已經成為我心目中衡量一家面店好壞的標準。店內大排也是必點的招牌,和傳統(tǒng)的面館里的大排不同,廚師增加了一些新奧爾良的味道,炸制金黃,吃起來更開胃。大排還可以用桌上的剪刀剪開,方便食用。一份大排面15元,大排又大又薄,香氣撲鼻,加上一點蔬菜,爽口解膩,特地趕去吃也是值得的。
招牌黃魚面料很足,新鮮的河蝦面也不錯,鮮剝河蝦仁熬油后的味道足以撐起一碗面條所需要的滋味,再配上一個金黃的荷包蛋,看著就好滿足;澆頭也有創(chuàng)新口味,牛蛙面特別好吃,牛蛙鮮嫩可口,超級贊;臺灣古法牛肉面使用的面條是從臺灣空運而來,牛肉塊大,有嚼勁,別具一格的臺灣味道。
同時,店家會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改變澆頭的款式。天氣熱起來就做小龍蝦拌面、海鮮面,天一涼就推出蟹粉系列,真正做成“四季”融合的面館。正如店門口玻璃上的幾個大字所訴說的一般:把一碗面做成一門學問,因為每一個品鑒的你都是大美食家。
地址:湖塘永勝路57號
福 利
關注“最常州生活圈”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四季”進入報名鏈接,留下“姓名+聯(lián)系電話”,我們將抽取100位幸運微友免費吃面。
四季面館千錘百煉 只為一面
責編: 莊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