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天氣:

您當前的位置 :  > 品質生活 > 園藝 > 正文
藝匠楊國范傳承非遺造山疊石藝術
來源:武進日報 作者: 日期:2019-01-23  報料熱線:86050111

  家住雪堰鎮(zhèn)夏墅村的楊國范,在園林營建業(yè)中名氣頗大。從業(yè)33年來,他以造園為業(yè),將武進歷史名人戈裕良創(chuàng)造的造山疊石“勾帶法”藝術融會貫通,在業(yè)界聲名鵲起。最近,他的戈裕良氏造山疊石藝術已成功入選區(qū)第五批非遺項目。

  幼時愛好成就事業(yè)

  楊國范的祖父楊沐齋為江南大儒錢名山學生,父親楊瑞官自小喜歡花木,居處多嘉木異樹。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楊國范從小就喜愛花木園林。及至壯年,他遍訪江南名園、名宅,留心其建筑特色,尤愛皖南諸山,從中感受真山水的魅力。

  上世紀90年代初,楊國范結識了無錫園林局的李正教授,從而認識了揚州、蘇州不少從事疊石工作的老工人。這些老工人大都身懷奇技,楊國范從他們身上學到了疊山營水的更多技能,開始獨立為有需求的市民造園。

  “我建造最早一批園林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無錫陽山。”楊國范說,在那10年里,他在潘家、南宅等地營建了多個私人園林,漸漸有了名氣,越來越多人找他造園。在承德、沈陽、長春等地,都有他的作品。

  傳承藝術造山疊石

  與戈裕良的緣分,始于李正與疊石老工人的言談。1991年,楊國范到蘇州環(huán)秀山莊,那里的假山就是戈裕良以“勾帶法”營建的遺構。“我一見就覺得震撼,過去沒有水泥,能把假山建得如此牢固、美觀確屬本事。”由此他開始到處尋找?guī)в懈暝A?ldquo;勾帶法”特色的假山,不僅多次探訪本地的古典園林,還曾多次到戈裕良的祖籍地洛陽尚湖墩戈家頭,采擷戈氏逸聞。

  戈裕良是清代常州造園名家,其造山疊石藝術從造型、構思、制圖、取材到施工,以“精品杰作”為主導,砌疊山石,洞石自然榫合,固不可摧。設計不拘一格,視地勢環(huán)境變換手法,達到婉轉多姿的藝術效果,既有渾然一體的氣勢,又有精雕細鑿的裁度。

  建園林并非易事,以規(guī)模相對小的私家園林來說,需要先設計圖紙,根據(jù)圖紙實施,實施過程中再根據(jù)實際情況等因素進行調(diào)整,通常需要兩年時間。鑿池、疊石,加以雕欄、石橋,配置以各色嘉樹,點綴名花佳卉,人處其中,如訪名山、過小溪、觀飛瀑,其樂陶陶……能讓園主、訪客有這樣的感受,就說明成功了。

  比擬真山身心愉悅

  從業(yè)33年來,楊國范營建了常州新堂路蔡園、鎮(zhèn)江金山寺“浮玉”、句容寶華山隆昌寺“鰲峰”、揚州觀音山后花園、南京五臺園“璞園”等300多處園林。他最得意的作品,是武進龍鳳谷的一座假山。這座假山以千層巖堆成,高度5~6米,寬度在8~10米,層巒疊嶂,中有不少石洞,周圍一圈小河道,既有大山的雄奇,也有靈秀之氣。

  “水是中國園林造山疊石的血脈,水繞山環(huán)、曲曲折折才是美,因此我在疊石前預先做好設計,以達到顯山露水的效果。”楊國范說,令他頗為自得的是這座假山的收頂工藝,“自然”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在比擬真山的同時,讓游客們觀山后有身心愉悅之感。

  假山是園林建筑與自然空間的聯(lián)結體,楊國范以疊山造園為業(yè),秉持“山無石不靈,水無石不清,居無石不雅、園無石不秀”的觀念,傳承戈裕良氏造山疊石藝術。藝術之路永無止境,他還參加了南風詞社等文化研究團體,師從著名農(nóng)民詞家王鑒風、畫家毛寒云、攝影家陳仲良等人,著力鉆研中國書畫和傳統(tǒng)詩詞,學習攝影技藝,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服務園林營建。

藝匠楊國范傳承非遺造山疊石藝術

責編: wanyifeng

蘇ICP備10099057號-3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210007
版權所有 武進區(qū)融媒體中心 聯(lián)系電話:0519-86571031

蘇公網(wǎng)安備320412020010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