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茶花,徐春華總是喜歡親力親為
記者 何克來
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中,大理世子段譽在王夫人的府中曾經(jīng)這樣形容茶花“大理有一種名種茶花,那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花,朵朵顏色不同,紅的就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決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形狀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處,開時齊開,謝時齊謝。”段譽描述的,便是我國著名的茶花——十八學士。
而段譽口中的天下極品,在徐春華店里眾多茶花中不過是一普通凡品罷了,比國產(chǎn)十八學士更珍貴的黑玫瑰系列和金茶花系列在徐春華的店里也比比皆是。出身中國花木之鄉(xiāng)金華的徐春華,家里世世代代都是以種植茶花為生,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很早就開始參與家庭的生意。一開始,他也是和父輩們一樣,自己栽種自己售賣,很有一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但他很快就覺得這不是他要的生活,他想要種出更好的茶花,也想把自己的茶花推薦給更多愛花的人。
抱著這樣的想法,90年,徐春華開始尋找店面,他要離開祖祖輩輩生長的金華,去外面更大的世界。“那時候很年輕,所以不怕累,一個月里面我就去了長沙、武漢和廣州,都不是很理想,還是后來到常州來進貨的時候,覺著這個城市好,人也文明,愛花的人也多,離金華近,交通也便利。”急性子的徐春華很快就在同濟橋下的花鳥市場上租下了一間不大的門面,靠著淳樸、爽朗的個性和過硬的技術,很快打響了名氣,聚集了一批老客戶。
時光流轉,十幾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同濟橋改造,花鳥市場不復存在,徐春華不得已搬到了夏溪花木市場,擴大了店面,增加了人手,擴展了營業(yè)項目,唯一不變的是對于茶花的熱愛。“我們現(xiàn)在店里擺出來的茶花品種比過去多了一倍不止,現(xiàn)在可以擺下200多個品種的樣品了。”
搬店對于徐春華觸動最大的還是老顧客的流失,同濟橋和夏溪相距甚遠,老顧客們要來都得長途跋涉,這讓徐春華很過意不去。老湯是徐春華最早的一批顧客,徐春華搬店到夏溪之后還經(jīng)常過來轉轉,兩人泡上一壺茶,看看天氣、聊聊茶花,回憶回憶早年時的事情,也是別樣的樂趣。
“今年之后要很久見不到老湯了,他要去云南了,去種茶花。”送別老湯,徐春華感慨萬千。老湯最早是電信公司的員工,因為一次偶然的接觸,從徐春華手中買下來自己的第一株茶花,這很快就一發(fā)不可收拾。隨后,老湯在寸土寸金的市里租下了十幾畝地,請徐春華專門為他打理茶花。沒想,這一個人愛好變得越來越大,老湯后來獲得了投資,去了云南種植茶花,“聽他說,最近公司都要上市了,以后越來越忙,欣賞花、喝茶怕是沒空了。”
徐春華:來自花木之鄉(xiāng)的茶花匠
責編: wanyifeng